位于桃浦路上的上海宏泉丽笙酒店是普陀区域内开业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作为先进服务业的代表,上海宏泉丽笙酒店已成为普陀民营经济勇于转型、敢于突破的代表。就在酒店开业五周岁之际,记者走访了宏泉集团,寻访宏泉集团与上海宏泉丽笙酒店背后的故事。
先让时间倒回到五年前。2008年,正当四万亿的投资将“中国模式”推向巅峰之时,普陀区内非公经济排头兵的宏泉集团却已冷静地开始思考转型。公司的掌舵人敏锐意识到,如果继续将公司定位为房屋的建造者,那土地、资源等各方面的硬约束已决定了公司未来之路必定艰险。在商场中,敢于挑战自我是勇敢的,既然选择了壮士断腕,那未来的路又在何方?正在此时,普陀区域对于自身“上海西大堂”的定位启发了管理者,让宏泉集团在“红海”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公司大胆地选择为西大堂内云集的商贾提供服务,从商品的制造者转型为服务的提供者。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酒店作为突破口,显得自然更是必然。作为一家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陀民营企业,宏泉集团的发展是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的——区域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舞台,企业的发展也为区域带来了繁荣。这样一组和谐共生的关系也将在随后得到一再的显现与验证。
如果说选择酒店是宏泉一个人勇敢的故事,那选择与卡尔森集团合作,那就是两个勇敢者的故事。公司副总裁王哲洋告诉记者,能让两家历史长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企业走到一起的,是两家公司骨子里共同“不走常规路”的勇气。百年历史的卡尔森集团掌门人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但她敢于一个人驾驶老式战斗机在全美飞来飞去。同样的,宏泉集团的勇气不仅来自他们敢于进入完全陌生的酒店业,更在于他们敢于挑战强者。在完全不对等的条件下,宏泉的谈判小组以自己的职业、高效赢得了这位老奶奶的尊重,让她决心选择一家来自上海普陀的民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作为自己进入中国——这个神秘而又充满机遇市场的开始。可是,这对勇敢者的“跨国婚姻”注定了要好事多磨。从进场装修开始,文化的碰撞成了家常便饭。仅仅是一个厨房的装修,就凸显了中美两种企业文化的差异。卡尔森集团坚持对于厨房的用途安排要长远,预留足够的空间是一种更有效率的投资,也是一种更经济的压缩成本考虑,犹如当年福特那神奇的五美元工资。王哲洋说,卡尔森给宏泉带来的震动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运营上的国际先进理念——管家式服务,或是中国语境中的“宾至如归”。在这里,每一位住客都会获得在酒店信息系统中的唯一位置,记录各种个人信息。在激烈的竞争中,现在的宏泉丽笙依然能保持约两成的长租客,靠的正是这份细致与用心。这些驻华的外籍客人中有很多把酒店当做了自己的家,把酒店的服务人员当做了家人。卡尔森用结果点醒宏泉人,仅仅是有转型的愿望是不够的,转型更是一种思维的转型。
卡尔森用先进的理念让宏泉人折服,而宏泉的学习力与执行力也令卡尔森折服。从五星服务标准评比,到“最美的笑脸”评选,“我服务,我微笑”的理念不仅传递给了住客,更进人了基层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内心。2012年成功获评五星级酒店,便是这一学习成果的最好脚注。
如今,作为中美两家企业合作载体的宏泉丽笙酒店,其影响力已经超出商业,进人了普陀的社会生活。从每年一度的旅游节,到每个学期对启星学校的访问,到普陀区酒店业倡议书,再到现在的国家卫生区创建,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五年来,酒店更是为区域提供了数百个工作岗位、贡献了大量税收。这些都让宏泉丽笙成为区域内企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楷模,同时,普陀日益繁荣的商务环境也为酒店业的繁荣提供了保证。企业、社会、政府的三重关系正越发稳固。
“五年的合作证明在‘中国速度’中注人‘美式经验’,对卡尔森、对宏泉是多赢,对普陀区域的发展更是多赢。”王哲洋说。五年来,从公司定位、发展战略到运营模式转型,一切都在改变。但对于宏泉集团来说,要在竞争中继续居于不败,“扎根普陀,勇于突破”的转型出发点不能变。扎根普陀,就是要与周边产业构成互存互荣的生态环境;勇于突破,就是要在服务的形态、内容上超越原有的物理形态的限制,向信息流、资金流集散地进发。如今,从酒店周边已经崛起的一系列餐饮、展示等与商务服务相关企业,特别是身边的普陀民营科技大楼可以看出,又一轮转型的成果已经初显端倪。
地处桃浦科技智慧城与真如副中心这两大板块交接之处的优势,与普陀未来发展重心契合。在普陀新一轮发展中,宏泉集团、上海宏泉丽笙酒店一定能在共建共享中,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为区域繁荣作出新的贡献。